近年來,隨著汽車進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現(xiàn)在人們買車除了重視操控感覺,更注重在車內的安全和舒適性,而車內安全不僅包括性能安全,配置安全,更重要的車內的空氣是否健康。車內糟糕的空氣可謂“隱形殺手”,除了那些有異味的有害氣體之外,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察覺的,不管我們能不能感覺到有害氣體的存在,它們都在不知不覺中威脅著我們的健康。目前,我國對于車內空氣質量方面的法規(guī)還留有空白,這也使得很多買到車內空氣質量不合格產品的車主難以維權。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近年來,由車內空氣污染引發(fā)的糾紛、訴訟日漸增多。但是,由于沒有相關標準作為依據,有關部門無法對消費者權益實施有效的保護。
今年3月1日,《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之前我國一直沒有針對車內環(huán)境的污染控制標準,此標準一出,立刻引發(fā)廠商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但目前來看,《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也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約束力不夠。對此,業(yè)界多位專家呼吁,應該將其上升為強制性標準。下面,編輯就為您搜集整理專家對于空氣質量法規(guī)的看法,以供參考。
董祝禮:《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應上升為強制性標準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副秘書長董祝禮表示,剛剛實施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只是一個推薦性標準,約束力不夠,應該上升為強制性標準。要不斷完善車內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將原材料的申報和使用、動態(tài)車輛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等納入進來;同時,應將車內空氣質量與汽車生產準入掛鉤,對車輛生產廠家的新車室內空氣質量提出強制性要求,并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將車內空氣質量好壞作為選購車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要切實做到減少車內空氣污染,確保汽車消費者安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是,相關企業(yè)要在積極執(zhí)行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車內空氣質量。車內空氣質量污染的“禍根”多在車輛生產過程中已經種下,在汽車使用過程中很難消除。因此,汽車生產企業(yè)應對車內污染應承擔第一責任。一流企業(yè)做標準,在《指南》上升為強制性標準之前,汽車制造廠商都應當盡快提高生產標準、改良生產工藝、使用綠色環(huán)保的材料,確保產品環(huán)保、安全。只有大家共同推進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推動此標準逐步上升為強制性標準,才能增強市場競爭力,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
二是,相關部門應逐步完善車內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管理措施。車內空氣質量檢測評價方法應當全面關注汽車各種狀況下的空氣質量,既要包括門、窗、進風口和發(fā)動機、空調等設備的靜止狀態(tài),也要包括汽車處于行駛狀態(tài)時,車內空氣質量的檢測。同時,也要注意探索建立和完善汽車的零部件和內飾材料使用的法律法規(guī),逐步將汽車生產所使用的材料納入到評價和申報體系中,確保所使用的配件和內飾材料的綠色環(huán)保。探索車內空氣污染標準與生產準入掛鉤,堵住污染物產生的源頭,以減少由于車內空氣污染物超標而給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的嚴重危害。
葛蘊珊:汽車制造廠商必須盡快解決車內空氣質量問題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編制組組長、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家專業(yè)實驗室主任葛蘊珊表示,“之前沒有相關標準,車內空氣質量的好壞無從說起,遇到糾紛時,沒有判斷依據!备鹛N珊如是說。
作為該標準的起草人之一,葛蘊珊透露,《指南》的宗旨是保證車內乘坐人員的身體健康!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常常會遇到車內有異味的情況;實際上,新車的異味中含有不少對人體有害的氣體,不少品牌的車型都存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車內空氣污染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