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1月23日專電 (記者郭立) 記者近日從重慶市質監(jiān)局獲悉,水煮魚調料重慶地方標準已經初步完成,目前正在征求有關方面意見,有望在明年正式出臺實施。屆時,市民在家就能吃到重慶正宗的水煮魚。
重慶市生產水煮魚調料的企業(yè)有50多家,由于該產品無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和地方標準,各企業(yè)均采用自己的企業(yè)標準進行生產,導致水煮魚調料質量優(yōu)劣不一,難以保證食品安全。
在進行標準制定前,質監(jiān)部門對68個批次水煮魚調料產品進行了檢測,僅有一個批次食鹽含量超過15g/100g。因此,根據產品特點并兼顧產品的食用安全和產品質量、產品保質期及市場接受程度,本次制定的新標準嚴格限定水煮魚調料的食鹽含量,規(guī)定每百克的食鹽含量不超過15克的限量值。
產品的水分含量直接關系到產品保質期、質量和口感等因素。據重慶市質監(jiān)局介紹,水分含量是生產成本和保質期長短的重要指標,也是選擇加工工藝和確定加工技術參數的依據。含量過高,調料保質期會縮短,損害消費者利益。為保證水煮魚調料產品質量,根據檢測結果,將水分含量指標設為≤10g/100g。同時,新標中明確規(guī)定了水煮魚調料在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的貯存條件下,包裝完好的產品保質期不得低于6個月。
油脂酸價的測定是對油脂酸敗程度的參考,是鑒定油脂品質優(yōu)劣的重要依據,國家《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了食用植物油酸價≤3mgKOH/g。酸價超過5mgKOH/g較多時,人體食用后將引起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重慶市質監(jiān)局表示,如選用質量較好的食用植物油,在經過一定炒制后,水煮魚調料的酸價不會大幅度升高。從本次檢測中發(fā)現絕大部分批次產品酸價均低于3.5mgKOH/g,因此,新標將調料中酸價限定值規(guī)定為≤3.5mgKOH/g。
按照嚴格把控食品安全的原則,新標準中嚴格要求水煮魚調料在出廠前每批必檢,項目主要涉及感官、凈含量、食鹽、酸價、過氧化值和大腸菌群等。在明年新標準出臺后,市民在選購水煮魚調料時,應選擇色澤紅褐色或棕紅色的調料,同時,產品應無異味和無肉眼可見的外來雜質。